第83章

-

如果我們作為現代人,用現代人的觀點看,無疑的是軍事理念和軍事科技的變革對於軍事力量的建設和戰爭的勝利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放在近現代,很多軍隊老頑固都不會相信這個信條,他們會承認軍事科技的重要性,但絕對閉口不提軍事理唸的革新。古往今來,不知多少高層漠視軍事思想變革導致了戰事失敗。

提到這個軍事思想的變革,不得不提出引發新老派係爭論的事件:北德意誌械鬥。

1836年,德萊賽完成了整把從後麵裝彈藥的針發槍的設計。在當時,步槍都是從槍口裝彈藥的(即前裝),從後麵裝彈藥無疑是十分“荒唐”的做法。不過,普魯士上層立刻認識到了這種步槍的優越性(普魯士,也就是德國,的上層基本全是軍隊出身,對軍事科技和軍事思想的獨到眼光確實是其他國家難以企及的,哪怕到了二戰前也是如此),於是政府馬上就收購了這一發明,並把它作為最先進的秘密兵器,列為機要,進行秘密研製。

1841年,普魯士在解決了針發槍的幾項跨越性的關鍵技術後,立即在自家軍隊采用並以m1841的名稱列裝。

本來,按照我們這個世界的發展,後膛槍還不會這麼快大放異彩。(1860年美國內戰和普魯士-丹麥戰爭中後膛槍的出色表現纔會被世人發現)

但是,有一個人叫蘇壴水。這個小子本來也是不會注意到的,畢竟1842年8月26日的北德意誌戰爭(見31章)本來隻是一個村落之戰,完全冇有必要注意。然而出於習慣,蘇壴水還是派遣了戰爭觀察員。

冇有直接下場掐架不代表不會給予資源和所謂的“誌願軍”來幫助。其中就有一些裝備了我們今天的主角:“後膛槍”。

後膛槍在這次械鬥中大放異彩!前裝槍裝彈速度要慢很多,還不好隱蔽。在森林裡的軍隊如果利用好後膛槍步槍的這兩個優勢可以讓自己的發射速度變成前裝槍步槍的四到五倍。這次械鬥的戰損比直接打出來驚為天人的結果!

這個結果驚呆了囉薩的戰爭觀察員,也震驚了在首都的蘇壴水。

當囉薩戰爭觀察員的報告被遞交到蘇壴水辦公室時,還被蘇壴水晾了很久。畢竟當時正是蘇雅琪的煩躁期,蘇壴水不得不犧牲些工作時間來安撫自己可愛的妻子。

直到今天,也就是1843年3月3日,蘇壴水才發現這份報告。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暴動方傷亡達到了兩千多人,而鎮壓方,也就是普魯士支援的一方,僅僅傷亡一千人不到。其中主要是鎮壓方自己的傷亡,普魯士誌願隊僅僅有10人死亡,一百人不到的傷亡。這個報告本來並冇有多起眼,不過囉薩觀察員黃建男詳細的記錄了發生在拿騷周邊森林的幾場遭遇戰:

在一個陰雲密佈的早上,普魯士誌願軍和鎮壓方軍隊就事先埋伏在了森林小道。據說普魯士誌願隊運用了一種現代戰壕,可以極大的減少傷亡,增加軍隊的防禦力。為了不影響戰局,我並冇有親身前往,隻能在稍遠點的地方用望遠鏡觀看。

戰鬥開始後,我以為又會是變成像從前一樣的拉鋸戰:雙方似乎也是如此,當鎮壓軍率先發動進攻後,暴動方立馬反應用士兵隊列排好方陣隊形向遠處森林的敵軍前進的同時開槍。

不過,事實超出我的料想。暴動方所采用拿破崙戰爭時代的密集隊形在普魯士誌願隊的駭人火力密度下,招致重大傷亡。這在我看來並不意外,但是十分震驚於普魯士誌願隊的火力!如果今天是囉薩和普魯士作戰呢?細細想來,讓我感到後怕!

暴動方受到重創後,他們的指揮官立刻組織了撤退。在給暴動方以重創後,鎮壓軍立刻開始圍剿。在這,我又發現了一個普魯士軍隊的優點:作戰單位簡練。普軍在戰場上的主要機動單位是連,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拆成排,這就意味著軍隊的機動性更高,指揮官不但可以選擇從正麵壓製對手,還能下令從側翼包抄。反觀暴動方,軍隊以大規模的集群為單位,戰場中機動的最小單位依然是營級規模。而這場戰爭已經證明,這麼大規模的編隊,在現代戰場上會被密集火力屠殺!

……

看到這,蘇壴水的頭開始疼得不得了:暴動方的戰術思想和囉薩現今的軍事思想差不多,可以說是一模一樣。軍事科技也相差不大。這樣難免不讓人擔心如果這次戰爭發生在普囉邊境會怎麼樣。

居安思危,未雨綢繆。

“科技要升級換代,思想也要改革!”蘇壴水在暗自斟酌一番後,他下定決心。

但是軍事思想的變革會這麼簡單嗎?在這方麵,囉薩帝國內部分成了三派。

首先就是蘇壴水為首的先覺派。

他們敏銳的察覺到近現代戰爭會變得越來越殘酷,敵我雙方的火力密度會上升,繼續依靠大集團步兵來突破陣地簡直是癡人說夢,白白付出犧牲而無任何意義。因此他們寧願讓士兵守在戰壕裡也不願意發動大規模衝鋒。他們更相信精兵簡政,把營隊改為連隊,認為指揮官應當適當給基層指揮權力來根據戰場情況做出改變。同時應當成立專業的

隊伍來突破和作戰,就像“術業有專攻”一樣。為此,蘇壴水還簡單規劃了囉薩特種兵的雛形。

同時他們還要求加大軍隊資金投入,發展更先進的軍事科技,更新軍隊的戰備來防禦等等。

蘇壴水為首的先覺派倡導精兵政策,這無疑可以減少傷亡。但是他們中有些人過於相信精兵強將,把戰爭的希望賦予在所謂的強人超人身上,認為一兩件事,一兩個人就可以改變戰場的形式無疑是片麵的做法。(參照二戰時虎式坦克的失敗)把指揮官和特種部隊過於看重,把次要矛盾過於看重導致了眼光短淺。其實在之前的戰爭中,已經有斬首行動受挫的結果了:就比如中亞戰爭時期敵軍知道自己無法勝利,把希望寄托在乾掉指揮官身上,這確實會把戰場局勢變得更好一些,但是終究改變不了他們戰敗的結局。

同時,在軍隊資金方麵,他們也被西歐的發展嚇破了膽。囉薩帝國的gdp為51.2m金,國家收入為334k金,對於軍隊的投入達到了65k,是國家收入的20%,占gdp的0.12%。如果算上其他開支,加上總的國防花費,也隻在1%左右。(按照現代看法,國防花費應該保持在gdp的3%左右纔算正常。由於財政危機,囉薩對軍費進行了大規模削減)

這反映在蘇壴水身上其實是很矛盾的:一方麵,他清楚的認識到,近現代戰爭其實是國家綜合實力的作戰,到了現在的發展階段,國家絕不會是以一兩場戰鬥就輕易滅亡的。另一方麵,蘇壴水看到軍事科技的發展,又敏銳的察覺到人員的多少已經不能反映雙方戰爭能力的大小了。根據他的推斷,到瞭如今,一個防禦點至少可以牽製兩個進攻點。(按照後來一戰的總結,一個防禦點可以牽製三個進攻點,現在武器還冇有那麼強,自然推出的少一些)也就是說,日後的戰爭對於進攻來說是十分不利的,而囉薩正好是侵略性爆表的國家,不可能不發動戰爭來擴張領土。也就是說,日後難搞啊。

他開始恐慌,開始尋求改變,但是麵對帝國臃腫的軍隊又無從下手,束手無策。他隻好走一步,算一步,看一步,下一步……

最先反對先覺派改革的是守舊派,這是以舊貴族為代表的地主階級的主要派係。他們依舊相信“軍隊數量是戰爭的決勝因素”。傳統的戰爭觀念是以謀略和士兵數量為主導,他們既不會支援蘇壴水花費大價錢來大規模更新軍隊設備,也不會允許以連隊為單位的隊列產生。如果蘇壴水要推動這方麵的改革,無疑是要麵對很大的阻力。

有人會問,為什麼改一個基本作戰單位都不能?其實這說難也難,簡單也簡單,就是錢的問題。

囉薩不願意改變也冇法改變。

把營隊分割成小單位行動,看起來就是指揮官一句話的事,但是這需要士兵具有高度的紀律性和自覺性,需要下級軍官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受過教育,接受過愛國主義洗禮的普魯士士兵自然可以做到,但是囉薩的兵痞做不到。彆忘了,囉薩識字率到現在也才20%不到。如果下令改變單位行動,囉薩士兵非但不能發揮小單位的高機動性

反而會演變為潰逃和失敗。令行禁止,這個是多少將領夢寐以求的東西?

如果隻是步兵對步兵對射,囉薩士兵未必不能和普魯士軍隊掰手腕,但是戰爭不是步兵對步兵的單挑,是各兵種的合成作戰。綜合戰力上,囉薩不得不承認自己還是比普魯士低的多。

如果真想改變這個局麵,囉薩隻有砸錢:建軍校。

但是囉薩剛剛纔擺脫財政危機,經過蘇示羊的建築部門改革和蘇壴水官吏管理製度的改革後纔好不容易轉虧為盈,把財政赤字填補上來,守舊派反對的做法自然也不乏一些道理。

守舊派中,也有些人其實是支援對軍隊製度改革的,但是他們不認為現在就大刀闊斧的改革是好時機。他們還是要求先發展國力,再尋良機。

第三個派係是軍工派,以蘇示羊為代表的資本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按照他們的設想,他們認為軍民結合必然是軍工企業的出路,其他產業也應該為國家服務。他們反對軍事備戰用於備大戰的思想,認為短期內囉薩不會爆發大規模戰爭,轉而支援備戰區域性戰爭,比如對國內某些居心難測的勢力做防備。

他們支援軍費應當提升,畢竟軍隊建設關係到國家的安定和囉薩的擴張。不論是為了市場還是其他,資本家都需要國家提高軍費來加強軍事建設,維護他們的利益。

他們提出以經濟發展為中心,“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俄(蜀)要深思”(此對聯引用改寫自趙藩,原本用於諸葛亮的描述)反對把國家綁上戰車,支援軍民結合,適當提高軍隊開支。他們認為經濟建設本身就是軍事建設,國家經濟實力就是國防強大的根本標誌。

所以,一方麵,他們反對先覺派突然加大資金投入軍事中,認為雖然世界的戰爭不斷但是囉薩的發展主題是和平,不應該走上一條不符合囉薩國情的道路。另一方麵,他們也反對守舊派的墨守成規,認為世界是不斷變化的,走囉薩

自己的道路不等於閉門造車,也當學習其他國家的先進方法,適當的提高軍費。

總之,蘇示羊為代表的資本家要求協調發展,既反對大規模備戰,也反對不備戰。

……

這種思想的變化是個很難改變的過程,經過輿論的發酵,社會也開始注意囉薩軍隊的建設,很多人都開始關注軍事了。

男人嘛,扯淡最喜歡扯這種大事了。不論是酒水館還是咖啡廳,不論是舞會還是宴會,不論是鄉間小舍還是高樓大廈,不論是貴族洽談還是市民聊天,隻要有囉薩男人的地方,幾乎都有對囉薩未來軍事的討論。當然,也有些女人加入了聊天。

在一家高檔酒館,很多打扮精緻的上流社會人士都在討論著國家的政策,表達自己的看法。

“聽說了嗎?普魯士那邊發明瞭一種“灌腸槍”,搞笑的很!”一位老官員嘲諷著說:“這種不倫不類的槍怎麼可能會好?”

一位年輕的貴族則反對:“這槍的優勢,早已經展現。在我看來看來這種槍一定會逐漸代替所有其它類型的槍!且不說……”

青年貴族巴巴拉拉一大堆,向著身邊的人宣傳著這種槍械的優越性。

“哈!兩個小村莊之間的械鬥能看出什麼?我看你們就是杞人憂天!”老者還是在不願承認。

隨後又是一波爭吵。

“我倒是覺著冇有什麼東西比陸軍和海軍更依賴於經濟前提。軍隊的裝備、編成、編製、戰術和戰略,這些首先都依賴於現在的生產水平和交通狀況。”就在青年和老年都說完的時候,一位佩戴著單邊眼鏡的中年插話說。

隨後就是各說各的爭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