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

-

學屈原列傳的時候我在想,他就非死不可嗎?

得不到帝王的寵信,就非要與國同淪嗎?

世人如此汙濁愚昧,就非得入世摻和這渾水嗎?

明明出身貴族,又是這樣清貴高潔、驚才絕豔之人,為何如此愚忠,死守著所謂道義所謂忠孝,參不透“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瀟灑,一而再再而三地祈求君恩,是否太過迂闊不知變通了?

直到後來我才明白,這正是他的可貴之處。

就像老師說的,他身為楚國皇室後裔,是不可能像張儀李斯一樣效忠他國的,國與國之間的界限在我們今天看來不大,可諸侯混戰的東周,“天下”已經寫上了諸侯國的名字——屈原要守的就是楚國的天下,而不是其他。

他可能是不夠知變通,是不夠“聰明”,可他從少時起內外兼修,就是為了能為楚國獻策,能在朝堂之上退外敵,護黎民,他可是要“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的啊!

這固然和他出身楚國有關,但更多的,是一顆拳拳愛國心,這是他的誌向,更是他的信仰。

當信仰被摧毀,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他不可能去否定從前自己的追求,因為那是他的全部了,屈原是為楚國而生的,否定了它就否定了自己。

信仰崩塌,天地變色,從今又將是一個新的時代了,而那個時代,冇有楚國,冇有屈原,冇有采蘭草而自芳的高潔魂靈了。

汨羅江依舊流淌。

這或許也是司馬遷的感受吧:“又怪屈原以彼其材,遊諸侯,何國不容……讀服鳥賦,同生死,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忍不住聯想到文天祥,當初曆史課上有一句讓我震撼至今的話:統一是大勢所趨,我必逆勢而行。

這就是風骨,與不可泯滅的文人氣節。

-